血壓測量有三種方式,即診室血壓、家庭自測血壓、動態血壓。診室血壓讀數高於家庭血壓和動態血壓24小時平均讀數。目前高血壓的診斷以診室血壓為主,提倡家庭自測血壓,有條件的可進行動態血壓測量,有助於協助診斷高血壓、發現「隱蔽性高血壓」及鑒別「白大衣高血壓」。
家庭血壓是指受測者在診室外的其他環境所測量的血壓。家庭血壓可獲取日常生活狀態下的血壓信息,可幫助排除白大衣性高血壓、檢出隱蔽性高血壓,對增強患者診治的主動參與性、改善患者治療依從性等方面具有優點。但對於精神焦慮或根據血壓讀數常自行改變治療方案的患者,不建議進行家庭血壓監測。
推薦使用符合國際標準的(ESH、BHS和AAMI)上臂式電子血壓計。家庭自測血壓值一般低於診所血壓值,正常上限參考值:135/85mmHg,相對應於診所血壓140/90mmHg。治療的血壓目標值是<135/85 mmHg。
醫護人員應指導患者進行家庭血壓監測,培訓居民測壓的方法和注意事項。測血壓的方法同上,要注意將袖帶的膠皮袋中心置於肱動脈搏動明顯處。對新診斷的高血壓,建議家庭血壓連續監測7天,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測量2-3遍取平均值;去掉第一天血壓值,僅計算後6天血壓值,根據後6天血壓平均值,為治療決定提供參考。血壓穩定後,建議每周固定一天自測血壓,於早上起床後1小時,服降壓藥前測坐位血壓。血壓不穩定或未達標的,建議增加家庭血壓測量的頻率。
對於心律失常患者,一般電子血壓計不能準確測量血壓;但目前市場上存在具有篩查房顫功能的電子血壓計,家庭測量血壓的同時有助於房顫的篩查。
動態血壓是指患者配戴動態血壓監測儀記錄的24小時血壓。動態血壓測量應使用符合國際標準(BHS,ESH和AAMI)的監測儀。動態血壓的正常值:24小時平均值<130/80mmHg,白晝平均值<135/85mmHg,夜間平均值<120/70mmHg。正常情況下,夜間血壓均值比白晝血壓值低10%-15%。
動態血壓監測在臨床上可用於診斷白大衣性高血壓、檢測隱蔽性高血壓、檢查難治性高血壓的原因、發現發作性高血壓或低血壓,評估血壓升高程度、短時變異和晝夜節律以及診斷單純夜間高血壓等。動態血壓的測量時間間隔一般可設定為白天每15、20或30分鐘一次,夜間可適當延長為每30或60分鐘一次。有效的血壓讀數次數應該達到監測次數的80%以上,每個小時至少有1次血壓讀數。指導患者日常活動,避免劇烈運動。測血壓時患者上臂要保持伸展和靜止狀態。動態血壓監測的常用指標是24小時、白天以及夜間的平均血壓水平,晨峰血壓,血壓晝夜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