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與超重/肥胖
高血壓的本身就是心血管危險因素之一,如果加上肥胖或血脂異常等,它的心血管風就不是一加一等於二,而是大於二;同時超重與肥胖又可以導致高血壓。隨著體重指數(BMI)的增加,收縮壓和舒張壓水平也增高。
超重/肥胖者高血壓患病率高
肥胖者的高血壓患病率高,肥胖持續時間越長,尤其是女性,發生高血壓的危險性越大。對我國24萬人群的匯總分析顯示,BMI≥24者的高血壓患病率是BMI在24以下者的2.5倍,BMI≥28者的高血壓患病率是BMI在24以下者的3.3倍。男性腰圍達到或超過85cm,女性腰圍達到或超過80cm,其高血壓患病率是腰圍正常者的2.3倍。一些減輕體重的試驗表明,經減重治療後,收縮壓和舒張壓也隨平均體重的下降而降低。
成人超重與肥胖的診斷標準
- 中國人群超重標準(kg/m2)
- 體重過低:BMI<18.5
- 體重正常:18.5~23.9
- 超重:24.0~27.9
- 歐美人群超重標準(kg/m2)
- 體重過低:BMI<18.5
- 體重正常:18.5~24.9
- 超重:25.0~30.0
- 中國人群肥胖標準(kg/m2)BMI≥28
- 肥胖-Ⅰ(輕) 中國人群標準:28.0~32.4
- 肥胖-Ⅱ(中) 中國人群標準:32.5~37.4
- 肥胖-Ⅲ(重) 中國人群標準:≥37.5
- 歐美人群肥胖標準(kg/m2)BMI≥30
- 肥胖-Ⅰ(輕) 歐美人群標準:30.0~34.9
- 肥胖-Ⅱ(中) 歐美人群標準:35.0~39.9
- 肥胖-Ⅲ(重) 歐美人群標準:≥40.0
成人中心性肥胖(即腹型、蘋果型或內臟脂肪型肥胖)
- 中國人群中心性肥胖標準(腰圍cm)
- 男性:腰圍≥90cm;腰臀比>0.9
- 女性:腰圍≥80cm;腰臀比>0.85
- 歐美人群中心性肥胖標準
- 男性:腰圍≥102cm;腰臀比>0.9
- 女性:腰圍≥88cm;腰臀比>0.85
【注】體重指數計算公式:BMI=體重(公斤)/身高(米)2。標準體重(公斤)=22×身高(米) 2;或採用簡單計算:標準體重(公斤)=身高(釐米)-105。
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的危害
- 超重/肥胖者往往有高血壓、高血脂和葡萄糖耐量異常;肥胖是影響冠心病發病和死亡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值得警惕的是,中心性肥胖症患者要比全身性肥胖者具有更高的疾病危險,當體重指數只有輕度升高而腰圍較大者,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就增加。肥胖症患者多在餐後較長時間內血脂持續在較高水平,富含甘油三酯的低密度脂蛋白(LDL)中的較小而致密的顆粒有直接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
- 防治超重和肥胖的目的不僅在於控制體重本身,更重要的是肥胖與許多慢性病有關,控制肥胖症是減少慢性病發病率和病死率的一個關鍵因素。
- 超重/肥胖易導致的疾病有:高血壓、2型糖尿病、血脂異常、冠心病和其它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腦卒中、某些癌症、睡眠呼吸暫停症、內分泌及代謝紊亂、膽囊疾病和脂肪肝、骨關節病和痛風、蛋白尿、腎損害、不孕症、陽痿、心理障礙等;過度肥胖者影響生活質量,行走不便。
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的干預
先應當樹立正確觀念,即肥胖是可以預防和控制的,某些遺傳因素也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來抗衡。肥胖症必須防治,它不僅損害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質量,而且與發生慢性病息息相關。對超重和肥胖的普遍性干預是比較經濟而有效的措施。
- 干預原則:
- 必須堅持預防為主,從兒童、青少年開始,從預防超重入手,並須終生堅持。
- 採取綜合措施預防和控制肥胖症,積極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包括改變膳食、增加體力活動、矯正引起過度進食或活動不足的行為和習慣。
- 鼓勵攝入低能量、低脂肪、適量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富含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膳食。
- 控制膳食與增加運動相結合,以克服因單純減少膳食能量所產生的不利作用。二者相結合可使基礎代謝率不致因攝入能量過低而下降,達到更好的減重效果。積極運動可防止體重反彈,還可改善心肺功能,產生更多、更全面的健康效益。
- 應長期堅持減體重計劃,速度不宜過快,不可急於求成。
- 必須同時防治與肥胖相關的疾病,將防治肥胖作為防治相關慢性病的重要環節 。
- 樹立健康體重的概念,防止為美容而減肥的誤區。
- 干預策略
肥胖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一個重要公共衛生問題。要從公共衛生的角度考慮,針對不同的目標人群採取不同的預防和控制措施。預防和控制肥胖的策略應該是做好宣傳教育和健康促進,預防肥胖要從兒童抓起,尤其是加強對學生的健康教育。社區綜合預防控制措施應包括:鼓勵人們改變生活方式,早期發現有肥胖趨勢的個體,以及對個別高危個體具體指導。干預措施可分為三個層次:
- 一般人群的普遍性干預:首先是群體預防,把監測和控制超重與預防肥胖發展,以降低肥胖症患病率作為預防慢性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進行定期監測,抽樣人群的體重變化,瞭解其變化趨勢,做到心中有數。積極做好宣傳教育,使人們更加註意膳食平衡,防止能量攝入超過能量消耗。膳食中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攝入的比例合理,特別要減少脂肪攝入量,增加蔬菜和水果在食物中的比例。在工作和休閒時間,有意識地多進行中、低強度的體力活動。廣為傳播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煙、限酒和限鹽。經常注意自己的體重,預防體重增長過多、過快。
- 高危人群的選擇性干預:有肥胖症高危險因素的個體和人群,應重點預防其肥胖程度進一步加重,積極控制出現與肥胖相關的併發症。高危險因素指:存在肥胖家族史、有肥胖相關性疾病、膳食不平衡、體力活動少等。對高危個體和人群的預防控制超重肥胖的目標,是增加該群體的知識和技能,以減少或消除發生併發症的危險因素。其措施包括:改變高危人群的知識、觀念、態度和行為;應讓他/她們瞭解,在大多數情況下,不良環境或生活方式因素對肥胖症的發生可起促進作用並激活這一趨勢,而改變膳食、加強體力活動對預防肥胖是有效的。可以通過對學校、社團、工作場所人群的篩查發現高危個體。要強調對高危個體監測體重和對肥胖症患者進行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對肥胖症和伴有併發症患者的針對性干預:對已有超重和肥胖並有肥胖相關疾病的高危個體,主要預防其體重進一步增長,最好使其體重有所降低,並對已出現併發症的患者進行疾病管理,如自我監測體重,制定減輕體重目標,以及指導相應的藥物治療方法。通過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對肥胖可能進一步加重疾病危險性的認識,並努力提高患者的信心。
- 干預措施:
- 設定三級目標:下定決心,持之以恆,爭取達到理想體重。初級減肥目標是不再增加體重;二級目標是體重開始降低;三級目標是控制體重達到理想標準。
- 合理膳食減肥:按照正常人熱量攝取的60~80%計算食譜;控制總熱量,選擇低熱卡食物,合理調配飲食結構;飲食上滿足蛋白質、糖和碳水化合物等基本營養需求。因此減肥要避免飲食單一化,應按照我國膳食寶塔建議做到每日食物多樣,蔬菜、水果、米、面、雜糧、魚、奶、蛋合理搭配,適當控制植物油、鹽的攝入,植物油每日不超過半兩,鹽每日不超過6克。肥胖患者1日進食總熱量計算公式:實測身高(m)-105=理想體重(kg);25(Kcal)×理想體重(kg)=? Kcal/日。
- 適量運動減肥:根據自身情況,如年齡、體質等堅持進行合適的體力運動,最低要求每周3至5次,每次30分鐘。
- 藥物減肥:盡量不採用,其他方法無效時,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選擇減肥藥物。藥物減肥適合肥胖Ⅲ(重)、中心性肥胖。常用的減肥藥有:二甲雙胍(0.5g,每日3次);西部曲眀(10~15mg,每日1次);奧利司他(60~120mg,每日3次);利莫納班(20mg,每日1次)。用藥過程中,注意觀察肝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