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
高血壓是多種心腦血管病的基礎疾病,是心腦血管急性事件的重要危險因素。《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3》指出:「據2002年調查,中國18歲以上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18.8%。近幾年各地調查的高血壓患病率都呈上升趨勢。北方地區高於南方,部分北方地區高達30%」;「根據幾何級數估算,2012年中國15歲以上人群高血壓患病率為24%,全國高血壓患病人數為2.7億,每10個成人中至少有2人患高血壓。
高血壓的定義
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以下簡稱「指南」)高血壓定義為: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日3次測量血壓,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收縮壓≥140mmHg和舒張壓<90mmHg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
患者既往有高血壓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壓藥物,血壓雖然低於140/90mmHg,也診斷為高血壓。根據血壓升高水平,又進一步將高血壓分為1級、2級和3級。由於診室血壓測量的次數較少,血壓又具有明顯波動性,在不能進行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時,需要數周內多次測量來判斷血壓升高情況,尤其對於輕、中度血壓升高者。如有條件,應進行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或家庭血壓監測。
易患人群
- 正常高值血壓(收縮壓≥120~139mmHg和(或)舒張壓≥80~89mmHg;
- 超重(BMI 24~27.9 kg/m2)或肥胖(BMI ≥28 kg/m2);
- 腹型肥胖:男性腰圍≥90cm(2.7尺);女性腰圍≥85cm(2.5尺);
- 高血壓家族史:一、二級家族史;
- 長期膳食高鹽;
- 長期過量飲酒:每日飲酒≥100ml(2兩);
- 年齡≥55歲。
高血壓的分級
高血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
- 1級高血壓(輕度):
收縮壓140~159mmHg和(或)舒張壓90~99mmHg;
- 2級高血壓(中度):
收縮壓160~179mmHg和(或)舒張壓100~109mmHg;
- 3級高血壓(重度):
收縮壓≥180mmHg和(或)舒張壓≥110mmHg。
- 單純收縮期高血壓:
收縮壓≥140mmHg和舒張壓<90mmHg。
(注:當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屬於不同級別時,以較高的分級為準。)
以上分類適用於18歲以上的男、女性成年人,包括老年人和高齡老人。
高血壓患者危險分層的檢查評估指標
- 詢問病史和簡單體檢(必做的基本檢查項目)
- 測量血壓,分為1、2、3級;
- 肥胖:BMI ≥28 kg/m2;腹型肥胖:男性腰圍≥90cm(2.7尺);女性腰圍≥85cm(2.5尺);
- 年齡:男>55 歲,女>65 歲;
- 正在吸煙;
- 已知血脂異常;
- 早發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級親屬:男55歲、女65歲以前發病);
- 腦血管病(腦卒中、短暫腦缺血發作)病史;
- 心臟病(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冠脈重建、心力衰竭)病史;
- 周圍血管病史;
- 腎臟病史;
- 糖尿病史。
- 實驗室檢查(盡可能檢查的常規項目及異常標準)
- 空腹血糖 ≥7.0mmol/L
- 心電圖:左心室肥厚
- 空腹血脂:
TC(血總膽固醇)≥5.7mmol/L
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3mmol/L
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0mmol/L
TG(甘油三酯)≥1.7mmol/L
- 血肌酐:
男≥115ummol/L(≥1.3mg/dl)
女≥107ummol/L (≥1.2mg/dl)
- 尿蛋白:≥300mg/24h
- 尿微量白蛋白尿:30~300mg/24h 或 白蛋白/肌酐比≥30mg/g(3.5mg/mmol)
- 眼底:視乳頭水腫、眼底出血
- X線胸片:左室擴大
- 超聲:頸動脈內膜增厚或斑塊,心臟左室肥厚
- 動脈僵硬度:PWV >12 m/s
高血壓患者的總體危險評估與分層
根據患者血壓水平、現存危險因素、靶器官損害、伴發臨床疾患進行危險分層:
- 低危:1級高血壓,且無其它危險因素。
- 中危:
- 2級高血壓;
- 1級高血壓並伴1~2個危險因素。
- 高危:
- 3級高血壓;
- 高血壓1級或3級伴≥3個危險因素;
- 高血壓(任何級別)伴任何一項靶器官損害(左室肥厚、頸動脈內膜增厚、腎功能受損);
- 高血壓(任何級別)並存任何一項臨床疾患(心臟病、腦血管病、腎病、周圍血管病、糖尿病等)。
(注:高危包括《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中的「很高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