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

人的血液輸送到全身各部位需要一定的壓力,即心臟的收縮、舒張交替進行,推動血液在心臟和血管組成的密閉循環系統內持續流動,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對血管壁造成的單位面積血管壁的側壓力,即壓強。此壓強叫血壓。血管分動脈、毛細血管和靜脈,所以,也就有動脈血壓、毛細血管壓和靜脈血壓。通常所說的血壓是指動脈血壓。當血管擴張時,血壓下降;血管收縮時,血壓升高。

收縮壓 · 舒張壓 · 脈壓

  1. 收縮壓(SBP):當心臟收縮時,大量的血液射入動脈,此時血液對動脈壁的壓力最高,稱為收縮壓(俗稱高壓)。
  2. 舒張壓(DBP):心臟舒張時,受到高壓力而膨脹的大動脈彈性回縮,使血液仍能持續向前流動,但壓力下降,此時的血壓稱為舒張壓(俗稱低壓)。
  3. 脈壓(PP):收縮壓減舒張壓的差值(收縮壓-舒張壓=脈壓),收縮壓增高,舒張壓偏低,脈壓即增大,一般正常為30~40 mmHg。老年人多偏大。脈壓增大是動脈硬化的一個指標。

血壓計量單位

1896年意大利最初發明的台式水銀血壓計,採用以水銀柱的高度「毫米汞柱」(mmHg)來表示血壓的水平。隨後,出現的氣壓式血壓計、電子血壓計等均以「毫米汞柱」為單位。上世紀國家計量單位曾規定用壓強「千帕」(KPa)用於臨床表示血壓數值,因誤差過大已改用「毫米汞柱」;現在學術刊物上採用「毫米汞柱」和「千帕」並用。1mmHg(毫米汞柱)=0.133kPa(千帕斯卡);7.5mmHg(毫米汞柱)=1kPa(千帕斯卡)。

血壓變異(BPV)

血壓作為一項生命體徵,受神經體液因素的調節,隨人體代謝速度的改變而不斷變化,也受到外周環境因素和個體心理的變化的改變而波動。血壓在一定時間內的波動程度稱為血壓變異性(BPV)。無論是健康人還是高血壓患者,血壓都有晝夜節律的變化。季節和環境溫度的變化也會使血壓波動,冬天的血壓水平要比夏天高些。

血壓水平的分類

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的規定,血壓水平分為

  1. 正常血壓:收縮壓<120 mmHg和舒張壓<80mmHg;
  2. 正常高值血壓:收縮壓120~139mmHg和(或)舒張壓80~89mmHg;
  3. 高血壓: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

正常高值血壓

這一規定是基於我國高血壓流行病學調查研究數據和我國的國情確定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3》指出:「成人正常高值血壓檢出率呈上升趨勢,北方高於南方,肥胖人群高於非肥胖人群。據2002年調查,中國18歲以上居民正常高值血壓檢出率為34%,估計全國有3億人為正常高值血壓。與正常血壓人群相比,正常高值血壓人群腦卒中、冠心病及總的心血管發病危險增加50%左右。

  1. 判定標準:收縮壓120~139 mmHg和/或舒張壓80~89 mmHg。(歐洲高血壓指南判定標準:收縮壓130~139 mmHg,舒張壓85~89 mmHg;美國高血壓指南稱為「高血壓前期」。其標準同歐洲指南。)
  2. 臨床意義:流行病學研究證實,正常高值血壓是心血管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正常高值人群10年隨訪,心血管發病危險比正常血壓者高44%;正常高值血壓人群佔30%;約有50%發展成高血壓。一組血壓在120~129/80~84mmHg和130~139/85~89mmHg的中年人群,10年後分別有45%和64%成為高血壓患者。隨著年齡的增長,血壓也會升高,隨之心腦血管併發症增多。對正常高值血壓者應比照高血壓患者認真管理起來,把正常高值血壓水平控制到正常血壓範圍,以減少心腦血管病的發生。
  3. 控制目標:隨著年齡的增長和不良生活習慣增加,應盡量保持正常血壓水平,即SBP<120 mmHg和DBP<80 mmHg。
  4. 干預措施:對於正常高值血壓群體本著防治關口前移的原則,應等同高血壓患者進行管理和干預。
    1. 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即高血壓的非藥物治療;
    2. 提倡家庭自測血壓,一旦發現血壓持續升高,達到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應到所在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由醫生按照《中國血壓測量指南•2011》要求的診室測量方法,測量結果判斷是否是高血壓,如果確診為高血壓應納入社區管理;如果尚不能診斷高血壓,應繼續觀察,堅持健康生活方式;
    3. 正常高值血壓者,如伴有肥胖或靜息心率偏快(大於90次/分鐘)等其他危險因素,建議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降壓藥物(如,β-受體阻滯劑(阿替洛爾或倍他樂克)和/或鈣拮抗劑(尼莫地平或尼群地平)。

血壓測量

血壓測量是高血壓診斷的基本手段,血壓值是診斷與治療的主要依據,亦是療效評估及基層醫生工作考核的主要指標。

  1. 血壓計的選擇

    《中國血壓測量指南•2011 》推薦使用經國際標準化(如AAMI、BHS、ESH)認證的上臂式電子血壓計。不推薦腕式或手指式血壓計。水銀血壓計需要聽診技術,容易發生測量和記錄偏差;且水銀血壓計有汞污染的問題,我國將在2017年淘汰70%,到2020年全部淘汰。最新的血壓計認證結果可以在北京高血壓防治協會網站(http://www.chl-bha.org)上查詢。近年來,由於網絡傳輸、服務功能的快速發展,建議採用具有網絡傳輸功能的上臂式全自動電子血壓計。

  2. 診室血壓(OBPM)

    由醫護人員在診室按照2011年《中國血壓測量指南》的規定,統一規範進行測量;是目前評估血壓水平、臨床診斷高血壓和進行分級標準評定的標準方法和主要依據。推薦選用經過驗證的全自動上臂式電子血壓計。

  3. 家庭自測血壓(HBPM)

    家庭血壓測量已成為高血壓診斷和治療效果評價的重要手段,健康保健的必備用品。

    1. 家庭自測血壓的優點:可靠性強,與診室血壓相比具有可靠性強,如用無線傳輸血壓數據,更能及時準確反映到醫生或血壓管理工作平台;真實性好,初診或需要改變治療方案的高血壓患者家庭自測血壓 7天,取後6天血壓平均值作為治療參考的血壓值,能夠真實反映患者清醒狀態的血壓水平;簡便易行,在家自測血壓,不需到醫院或診室,方便測量,尤其方便老年患者和工作忙的職業人群。在家自測血壓,推薦使用經過認證的上臂式電子血壓計,不推薦腕式或手指式血壓計。
    2. 家庭自測血壓的診斷標準:臨床試驗研究提示,一般HBPM 水平低於診室血壓測量水平,HBPM135/85mmHg 相當於診室血壓的140/90mmHg,非同日3次HBPM 收縮壓≥135mmHg和/或舒張壓≥85mmHg可考慮診斷為高血壓。治療的血壓目標值是<135/85mmHg。
    3. 家庭自測血壓注意事項:測量血壓的次數不宜過頻,有些人想起來就測,易產生焦慮;有些人為了獲得夜間血壓,半夜用鬧鐘喚醒起來測量血壓,也有些人夜間醒了,就起來測量血壓,這種破壞了夜間的生理狀態而測量出來的血壓值,並不能代表夜間的血壓;不要因自測的幾次血壓值高低來隨意調整藥物的種類和劑量,這樣不利於血壓的穩定;調整高血壓的治療方案,應由社區醫生根據平時的血壓狀況來決定;不建議患有精神焦慮患者採用HBPM。
  4. 24小時動態血壓(ABPM):通過儀器自動間斷性定時測量日常生活狀態下血壓的一種監測技術。由於動態血壓克服了診室血壓24小時內測量次數較少、觀察誤差和白大衣效應等局限性,因此能較客觀的反應患者24小時血壓的實際水平與波動狀況。
    24小時動態血壓主要用於診斷白大衣高血壓、隱蔽性高血壓、難治性高血壓,評估血壓升高程度和血壓晝夜節律,調整降壓藥物,提供科學研究數據等。目前尚不能取代診室血壓作為高血壓診斷和分級的依據。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開展24小時動態血壓測量業務。
  5. 血壓測量方法

    測血壓應接受醫務工作者的培訓或指導;要有高度合適的靠背坐椅和桌子、上臂式電子血壓計;備有血壓測量數值的記錄小冊子。診室血壓和家庭自測血壓均應採用下列方法:

    1. 測量血壓前30 分鐘不吸煙、飲酒或喝咖啡,排空膀胱,至少休息5 分鐘;
    2. 測壓時患者務必保持安靜,不講話,取坐位,雙腳自然平放,上臂與胸壁成40°角放於桌上;
    3. 用手觸摸肘窩,找到肱動脈跳動的部位,將袖帶(袖帶型號要合適)膠皮袋中心置於肱動脈上,袖帶下緣距肘線2~3 釐米,鬆緊以能插入1~2手指為宜,袖帶必須與心臟保持同一水平。
    4. 初診或血壓未達標及不穩定的患者,每日早晚各測1 次,最好在早上起床排尿後、服藥前,晚上在臨睡前,連續測量7 天,以後6天血壓平均值作為治療參考。對少數無法連續測量7 天者,至少連續測量3 天。
    5. 每次連續測量血壓3 遍,每遍間隔1 分鐘,取後兩遍血壓的平均值。因為首遍測量血壓數值往往偏高。如血壓達標且穩定者,則每周自測1 天,早晚各1 次。

建立家庭自測血壓服務平台

高血壓患者隨時瞭解了自己的血壓水平,可增加治療依從性,積極主動地配合社區醫生進行治療。患者為醫生提供常態下血壓信息,醫生可更準確全面地評估患者的情況,做出科學的診斷和治療決定,提高血壓達標率。家庭自測血壓能否達到上述目的,關鍵在於能否規範、準確的血壓測量,為此,建議:

  1. 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建立「HBPM服務平台」:
    1. 配備工作間和5~10台具有網絡傳輸功能的上臂式全自動電子血壓計,以及專用電腦,提供高血壓患者在此自測血壓;
    2. 指導正確、規範家庭自測血壓方法;
    3. 評估血壓測量數據,隨時輸入數據庫;
    4. 設1名門診護士兼職管理服務平台。
  2. 在居民委員會建立「HBPM服務平台」:
    1. 配備2台具有網絡傳輸功能的上臂式全自動電子血壓計;
    2. 設1名自願者,經過培訓負責管理、指導家庭自測血壓。
  3. 中國高血壓聯盟網(www.bhli.org.cn)和北京高血壓防治協會網(www.chl-bha.org)建立「HBPM網絡服務平台」,通過全方位高血壓新媒體信息平台(官方網站、微博、微信、客戶端、手機報等)、網上視頻、專家面對面等多種方式,提供家庭自測血壓的指導、評估、降壓藥物的應用和調整,以及相關的服務。